在这个秋风送爽的九月,北京见证了一场关于AI未来的思想盛宴。卓世科技举办的这场发布会,与其说是一场产品推介会,不如说是一次行业数字化的头脑风暴。作为亲历者,我深深感受到,这家公司正在用"知识增强"这把钥匙,试图打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大门。 AI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?当BAT等巨头在通用大模型领域打得不可开交时,卓世科技CEO屠静的演讲让人眼前一亮。她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:AI产业的真正价值不在"大而全",而在"专而精"。这让我想起智能手机时代,真正赚钱的不是做手机的品牌,而是那些提供专业应用服务的开发者。 卓世科技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路——做AI领域的"专业服务商"。他们的MaaS(Model as a Service)产品线就像是为不同行业量身定制的"AI西装",而不是批量化生产的"均码T恤"。这种定位在当下同质化严重的AI市场显得尤为珍贵。 三个行业,三种解法发布会最打动我的,是那些真实的行业应用场景。康养行业的模型让我想起去年陪家人看病的经历——如果当时就有这样的智能助手,我们也许能少走很多弯路。它不仅能提供个性化建议,还能根据老人具体情况给出护理指导,这种"懂行"的AI才是行业真正需要的。 中医模型的展示更是精彩。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,我惊讶地看到AI竟然能理解"望闻问切"这样的传统诊疗方法。当系统根据舌苔照片给出诊断建议时,现场响起了一阵赞叹声。这让我意识到,AI与传统文化并非对立,而是可以相互成就。 教育模型的案例则让人看到个性化学习的未来。想象一下,一个能理解每个学生特点的"AI助教",这可能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关键一步。 生态共赢:AI时代的生存法则在圆桌讨论环节,各位专家的对话发人深省。电子科大罗蕾教授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:"未来的AI竞争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生态系统的较量。"这解释了为什么卓世科技要花如此大精力构建合作伙伴网络。 事实上,就在发布会前,卓世与百度文心千帆的合作已经开花结果——他们共同开发的医药行业模型就是最好的证明。这种"强强联合"的模式,或许就是中国AI产业突围的关键。 写在最后:AI的星辰大海离开发布会场时,我脑海里回放着那些令人振奋的演示场景。突然明白,真正的技术革命不是炫酷的算法,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。卓世科技这次展示的,或许就是AI落地的一个范本。 作为观察者,我期待看到更多像卓世这样的企业,用专业和专注,为AI产业开辟新的可能性。毕竟,在这个充满想象力的时代,最激动人心的故事,或许才刚刚开始书写。 |